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溫雅瓊)48年內“最晚的春節”剛過,中國即將迎來一年一度政治生活的大事——全國兩會。兩會怎么開?有哪些議程?關注些什么?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中新網綜合整理了一份“全國兩會觀會指南”,幫助讀者了解全國兩會程序,跟隨著人民大會堂的議政之聲,把握中國政治脈搏。
“兩會”是哪兩個“會”?
全國“兩會”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簡稱,正式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議”兩個會議。
回首“兩會”歷史,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建國初期,由于條件所限,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會議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確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從1978年開始,按照憲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成為國家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一個重要標志。而全國“兩會”自1985年起形成了在3月召開的慣例,自1998年起,每年的人代會均在3月5日開幕,1999年起,政協會均在3月3日開幕。
“兩會”怎么表述才規范?
坊間常常以“人代會”、“政協會”來簡稱指代全國“兩會”,其實兩個會議正式表述也有規范,譬如:每年人代會的標準表述是:×屆全國人大×次會議,而政協會議的表述是:全國政協×屆×次會議。
具體到今年,即將要舉行的就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
此外,在“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議案”“建議”,而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是“提案”;全國人大代表是“審議”報告,而全國政協委員是“討論”;全國人大代表參會叫“履行職責”,而全國政協委員參會叫“參政議政”。
兩會看什么?
七大報告是“硬菜”
雖然每年熱點或者具體情況不同,但是全國“兩會”已經形成法定的形式和程序,或者也有形成慣例的做法。所以,兩會有那些議程基本有章可循。
首先,兩會上的七大報告是“硬菜”,它們是: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最高法工作報告、最高檢工作報告以及計劃和預算報告。
這七份報告,是人大、政協、“一府兩院”對過去一年工作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對新一年作出部署。
這其中,尤其以政府工作報告引人關注,經濟社會發展、民生關切各個方面,中央政府需要在3月5日這天,向全國人民匯報一年的成績,并立下當年的“軍令狀”。
新聞發布會“干貨”也不少
自1983年全國兩會首次引入新聞發布會后,新聞發布會制度一直延續下來。除了大會發言人的新聞發布會,還有若干場政府部長記者會,以及受社會關注的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舉行的發布會。另外,在代表團開放日,各省份主要負責人會就本省熱點回答記者提問。
每年兩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記者會不但是新聞記者的“戰場”,也是新聞發言人、代表委員以及官員的“考場”,每每有“猛料”爆出。
其中,大會發言人在大會開幕前舉行的發布會,雖然是為了介紹會議日程議程,但是對于中外媒體涉及各個領域的“犀利”問題,也得接招。
會議進行期間的部長記者會,會有不少政策“干貨”,更受關注。外長、財長、央行[微博]行長等,都要一一“過堂”。
總理記者會是“收官重頭戲”
全國人代會閉幕當天舉行總理記者見面會,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的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和三位副總理出席大會發言人舉行的記者會,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也是從那時起,中央電視臺開始直播總理記者會。
1989年4月4日,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大議事規則規定,全國人代會“公開舉行”,還特別將全國人代會“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列入其中。
從1993年起,全國兩會期間舉行“總理記者招待會”實現常態化、制度化。
近年來,人大會議閉幕后,由大會發言人邀請國務院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已成為每年兩會的“收官重頭戲”。
直面中外媒體,對中國政策主張、經濟社會發展娓娓道來,對熱點焦點問題堅定回應。總理記者會已成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政策和主張的重要窗口。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